前二日報紙上寫著到民國112年,台灣的人口是負成長,可能一個年輕人要多繳稅分攤養一位老人和一位幼兒.

我想現在生育力下降最大原因是教育費用太高,其次是台灣的教育環境造就太多不快樂的生命!

在誠品翻到陳之華的這本『成就每一個孩子』,作者以芬蘭十多年來對教育的更新和轉變為借鏡,提出許多針砭,值得國人省思.

書裡談到幾個重點:

一.師資培育要落實,不能單靠考試,必須透過面談,資詢和觀察去明瞭一個人是否適合從事教育工作.

二.政府是教育人員的協助者,當教師在工作上遇到挫敗,政府要從旁輔導或引導不適任者轉到其他行政單位,而不是讓老師單打獨鬥.

三.教師有絶對的工作自主權,自訂教材,自編進度,自訂檢測學生能力的方式.

若有不週到處,期末,校方召集會商其他教師研討改進策略.

四.強調「人性為尊,孩子為重」,不以分數貼標籤,將生活融入教材中.一種課程可分三等級,孩童可依自己能力,選擇適合的等級去學習.

學童的成績不是以百分等級計算,而是以A、B、C、D---成績是保密,不對他人告示.原先在較後等級的學童,進步了,可以再進階學習.

學習自主性是小孩,不是老師.

五.教師工會是政府和教師及家長間的橋樑.教師的待遇和薪資結構由工會去爭取,教師遇到瓶頸或困難,工會出面協助.

工會不會故意和政府唱反調,而是以協商角色來解決問題.

六.家長給教師支持與安定力量,家長不以分數或考上名校來判斷學校的辦學能力.

外國人的作法不一定適合國人,但現在台灣的教育體制真的有很大的改革空間,這本書給我們許多省思和借鏡.

我讀這本書從中最大獲益就是觀念的改變------書讀得多並不一定快樂,和諧的生活空間才是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.

期許大家為著下一代加油!

image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ppyf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